关于第九批全省可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的解读 -ks8凯发官方网站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2-06-18 17:57
相关文章:

  一、行文背景 

  国务院印发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深化方案,对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提出了明确要求。福建自贸试验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复制推广工作要求,自挂牌运行以来,以省政府名义发文推广的创新成果已有八批179项,自贸红利溢出效应明显。   为做好新一批改革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工作,省自贸办结合第三方评估情况,对一段时间以来自贸试验区推出实施的创新举措作了梳理、分析。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在全省范围复制推广新一批14项试点经验。

  二、举措说明 

  (一)通关全流程状态可视化服务 

  1.内容:将通关、舱单、船代、货代等多个面向企业的操作系统回执信息汇集到统一平台上,展示当前业务所在环节及对口科室,并自动更新推送给企业。 

  2.创新点:改革前,仅支持单票查询模式,无法自动向企业推送关注报关单的状态更新。由于通关全流程涉及的海关业务较多,若报关单的通关环节长期处于某一流程,需咨询多个海关科室才能判断哪个流程不畅,企业“无感通关”获得感不强。改革后,将散落的通关、舱单、船代、货代等多个面向企业的操作系统回执信息,统一汇聚到海关自主开发的“通关工作流监控处置系统”平台上,企业可及时获取多个通关状态,并每10分钟自动更新及向企业推送,并展示当前环节对口科室,提升了通关环节“透明度”及可预期性。 

  3.效果:该举措实施后,大部分监控作业由系统替代,对已申报未放行报关单筛查频率由原来的每天一次提升至每10分钟一次,实现准实时监控。超24小时未放行报关单由原来的日均15单减少为3单,现场海关企业电话及现场咨询报关单状态的次数下降近6成。 

  (二)国际贸易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1.内容:汇集船舶ais、海运物流、集装箱动态、空运物流、车辆定位等口岸物流数据,梳理重构节点关键数据,为企业提供实用、便捷的物流信息综合查询服务。 

  2.创新点:改革前,进出口企业想了解货物最新物流动态,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时间从多种渠道对货物在贸易、运输、通关监管区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物流动态信息进行查询跟踪。改革后,查询服务平台覆盖海运、陆路和空运等多种运输形式的国际贸易全物流链条,实现一站式完整物流查询服务,改变了传统平台一般只提供某个环节查询的现状,定位服务的精准程度更高、时效性更强。 

  3.效果:平台启用以来,厦门货运物流信息透明度和知晓度大幅提高,进出口企业查询物流信息的人力、时间成本显著降低,查询使用率逐月攀升,累计服务客户超万人次,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三)航空物流电子货运信息一点登录查询 

  1.内容:依托“单一窗口”,实现航空公司、货站、货代、货主、检测公司间的航空物流数据交换和作业互认,出口业务可“一单多报”和“安检验讫放行电子化”。 

  2.创新点(1)全国首创“单一窗口 航空物流”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货运安检验讫放行电子化”,实现多角色协同作业,有效提升作业效率,推进口岸业务数字化转型。(2)在全国率先实现空运运单“一单多报”和海关转关放行信息无纸化,打通“单一窗口”与海关数据传输通道,改变了原来企业信息重复录入的弊端,通过“单一窗口”实现数据共享,大大压缩原本纸质单证交接的人工、时间、耗材成本,实现数据业务价值。(3)全国率先实现全链条物流可视化,将航空物流产业链上下游连接起来,实现“一点登录、全程跟踪”。(4)率先全国完成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验证工作。目前,全国范围内,仅厦门、广州、深圳、海南、陕西被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列为首批建设的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城市。 

  3.成效进口方面,每票货物从原来的至少5次人工交接,减少为1次提货交接,作业效率提升80%以上。出口方面,减少6种纸质单证,货站收运作业效率提升90%以上(现场作业时间除外);货代外勤从6次交接减至2次,工作量减少70%以上。每年为企业减少约2000万元运营和人工成本,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四)航运公司综合服务平台 

  1.内容:建设运、检、航三方线上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系统,为航运企业提供船舶证书办理查询、航运企业信息维护与船舶基础信息管理、法规查询等综合服务。 

  2.创新点:改革前,航运企业需前往船舶证书办理政务窗口现场提交纸质证书,再等待前置纸质证书(一般需7个工作日)办理完成才到下一部门办理业务,跨部门间信息交互滞后。改革后,办证业务部门由线下沟通改为线上系统信息共享,船舶办证时限压缩,办证全程可视化;海事、船级社、港口局三方共同建设、维护、开放政策法规综合服务信息库,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航运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及其它重要信息,促进航运业信息交流。 

  3.成效:据测算,办证时间可由原来约30天压减至10天左右,办证效率提升67%,有效降低企业进行单证交接所带来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和船舶停泊费用,降低企业各项成本支出。系统可根据三方办证进度,以短信方式实时向企业推送办理情况,有效保障企业所属船舶各类证书合法有效状态,降低由于证书过期带来的违法违规风险。 

  (五)特殊物品“一次评估、分批进口” 

  1.做法:由符合要求的企业、科研单位申请,对试点范围特殊物品,经专家评估同意,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建议批准数量多次申请特殊物品审批,分批进口。 

  2.创新点:改革前,每次的高风险特殊物品进出境,都必须组织一次风险评估会议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审批依据。改革后,符合要求的企业、科研单位申请试点范围特殊物品“一次评估、分批进口”的,可根据专家风险评估报告建议批准数量,多次申请特殊物品审批,分批进口。 

  3.成效:厦门关区自2020年6月17日正式试点实施,首次惠及辖区内特殊物品生产企业,累计开展此类评估3场次,分批进口15批次。 

  (六)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 住所申报制 告知承诺制” 

  1.做法:以“标准地址二维码”库为基础,对库内、外地址分别实施住所申报制和告知承诺制,使用库内规范地址登记的,免于提交产权证、租赁合同等住所证明文书。 

  2.创新点:改革前,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放宽,一些投机者冒用虚假地址骗取登记的现象时有发生,扰乱市场秩序。改革后,通过引导企业规范地址使用,遏制虚假登记,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申请材料进一步精简,大大提升登记审批效率,切实为申请人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登记管理服务。 

  3.成效: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实施首日,厦门自贸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受理标准化地址申报登记40件,信息智能识别率和匹配度超过80%,赢得了广大办事者的一致好评。截至2022年4月30日,自贸区厦门片区内共有17906户企业受益。 

  (七)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智能化辅助审核 

  1.做法:通过信贷系统将抵押注销登记信息提交不动产登记系统,经过智能比对,不动产登记系统自动受理审核登簿或向信贷系统反馈不予通过。 

  2.创新点:改革前,银行经办人员通过“金融信贷和不动产抵押登记系统直连”将必要材料提交到不动产登记系统,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需要对提交的信息逐一受理审核,耗时长,人力成本高,并且容易出现失误。改革后,人工比对变为系统比对,如数据匹配不成功,第一时间反馈银行,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3.成效: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已与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福州分行、厦门国际银行深化合作,登记全流程无人工干预,实现“网上秒批”,截至今年一季度,共办理超过3万件。 

  (八)跨境电商汇总报关清单银行结算 

  1.做法:依托“单一窗口”跨境电商汇总报关(9610)功能,将跨境电商申报清单汇总并发至商业银行,由银行为企业办理线上收汇结算。 

  2.创新点:改革前,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过程中由于单笔金额小、业务量大、申报清单多且繁杂等问题,需要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办理跨境电商出口小额收汇的方式,报单收汇效率较低。改革后,创新通过“单一窗口”与商业银行系统对接,由“单一窗口”按照客户指令将小额琐碎申报清单汇总生成“跨境电商报关汇总清单”,并发至商业银行,银行根据汇总清单为跨境电商企业办理线上收汇,有效破解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汇总报关难题,同时也为电商企业增加了新的出口小额收汇方式。 

  3.成效:通过“单一窗口”跨境电商汇总报关申报(9610)功能,实现了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线上集约化、自动化、无纸化银行收汇结算,极大提高了企业出口收汇结算效率,规范业务操作的同时,降低人力和财务成本。 

  (九)港航 信用 金融专属融资服务新模式 

  1.做法:采用港航信用评级结果作为金融机构融资授信评价参考,借助信用数据互联互通,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港航企业开发专属特色融资产品,发挥“港航 信用 金融”叠加效用。 

  2.创新点:改革前,由于企业自身特征以及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港航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金融机构贷款过度依赖抵质押担保,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改革后,通过推动信用无形价值转化为企业有形价值,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港航企业专属化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了港航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生产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3.成效:已有23家航运企业与银行签约,融资2.8亿元。厦门银行为信用等级达到b级(含)以上的港航企业,给予信用贷款支持或放大抵押贷款成数支持,最高贷款额度为1000万;邮储银行授信金额最高可达300万元,并针对港航业特点研发了专属特色融资产品——船舶抵押贷款,授信金额最高3000万元;中国银行授信金额最高3000万元。 

  (十)八闽办税码 

  1.做法:以税收大数据为基础,自动为已实名的纳税人、服务人员相应赋码,码上集成税务、商务和政务3个层面8项功能,实现企业、个人信息动态展示,填补便捷验证身份的渠道空白;企业信用等涉税信息实时生成并加签电子印章,为商务合作增信助力;部门所需数据专属定制、企业自主提交,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2.创新点:(1)首创企业、个人电子名片,填补快速验证法人身份官方渠道空白。改革前,跨部门数据共享存在壁垒,全国目前缺少一个快速验证法人身份,全方位展示企业经营、信用、资质等信息的官方渠道。智慧政务码立基于全面、真实、可靠的税收大数据,支持跨部门数据融合,更加全面展示企业“健康”状况,助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支持跨部门数据共享,将数据自主权交还纳税人缴费人手中。改革前,企业数据由各部门归口管理,共享机制尚不完善,数据碎片化、数据孤岛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智慧政务码支持跨部门数据共享,提供部门表单专属服务,并在守好数据管理“安全阀”的基础上,将数据自主权交还纳税人缴费人手中,数据掌上可查、表单专属定制、证明自主提交,切实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3)落实亮证服务,推出统一的电子工作证。智慧政务码推出全省统一的税务人员电子工作证,支持微信支付宝等扫码获取相关信息,助力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执法公开,塑造良好形象。 

  3.成效:该项目上线后使用量已达1532万次,其中为法人、财务人员量身定造政府部门公信力支撑的电子名片394万份;税务人员扫码精准服务纳税人缴费人达142万次,亮码提供服务达189万次;提供部门数据专属定制表单达1.88万份。该举措获得各级领导充分肯定,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郭宁宁作出肯定批示;国家税务总局总会计师饶立新作出批示要求全国税务系统研究并推介。省发改委(营商办)发文在全省推广学习并推荐至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得到高度重视。该举措也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网站转载报道,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中新网等主流新闻媒体也广泛报道。 

  (十一)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基层服务站 

  1.内容:在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设立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律师协会及专业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共同参与的服务站,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判、国外法律及商业规范等服务。 

  2.创新点:改革前,自贸区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公益服务存在空白,企业缺乏了解相关知识产权知识直接便利的渠道。通过改革,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为跨境电商提供协同、专项知识产权服务,对司法审判机关完善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加强与有关组织对接与沟通,收集司法需求信息提供了重要平台。服务站无偿为区内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将自贸区知识产权的司法服务延伸至诉讼前、纠纷前,提前预警防范。 

  3.成效:自成立以来,厦门自贸片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基层服务站服务园区企业180多家,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法律咨询等服务51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会2场,实现诉调对接2件。 

  (十二)“立审执联破”企业司法全链条工作机制 

  1.内容:成立执行事务中心,同步处理涉自贸区案件执行立案、执行查控等工作。设立“2 1”执转破专业合议庭,共同审理执转破案件。建立裁判文书主动履行执行督促机制,引入执行法官参与调解。设立破产援助基金,完善法院、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企业破产处置联动机制。 

  2.创新点:原有诉讼服务格局下,派出法庭只负责立案和审判,申请执行等工作在法院本部并由其他庭室开展,造成当事人在法庭从事诉讼活动需要面临立、审、执、破“两头跑”的不便局面;同时,由于审执破等审判权归集部门不同,无法有效整合司法资源。该举措的推出提升了自贸区法庭司法服务自贸区的整体性、高效性和协同性,提高了司法效率,改善了对外联系协调机制,特别是打通了从“执”到“破”的梗阻,大幅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 

  3.成效:自2020年6月该项机制运行至今,1.自贸区法庭受理案件1045件,结案951件,结案率91%。进入执行321件,进入执行案件比同期降低7.8%,社会诚信风气不断优化。2.减诉累,可为当事人节约至少4100多公里的出行成本。3.执行法官参与审判调解,凝聚审执法官工作合力,执行法官参与审判调解率提高86%。4.实现“僵尸企业”快速出清8家,实现破产重整企业2家、破产和解1家,助力企业再发展。 

  (十三)企业送达地址告知承诺机制 

  1.内容:企业在办理注册登记业务时一并填报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含电子送达地址),提升法律文书送达效率。 

  2.创新点:随着商事登记改革的深入,企业注册登记出现集群注册地址等新形式,但有时注册地址无法联系,接收不到文书,从而导致企业被列入异常名录。该举措通过延伸推行告知承诺制,在登记注册阶段,由企业承诺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含电子送达地址)真实性、准确性,对不实承诺在司法诉讼及行政监管程序中苛以不利后果,有效实现在线监管、闭环监管、协同监管。 

  3.成效:企业送达地址告知承诺机制实施以来,平潭片区已有1735家企业填报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厦门片区10088家企业填报送达地址告知承诺。 

  (十四)船舶协同办证信息化系统 

  1.内容:针对船舶所需办理的全部9大类证书文书进行流程再造,全部实现“并联容缺办理”;系统具备办证全过程公开和手机端智能提醒功能,能满足针对地方船检机构或中国船级社(ccs)登记的新建船、转籍船、重大改建船等不同检验船舶办证需求。 

  2.创新点:海事、船检、运政三部门在《协同办证备忘录》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工作机制,对船舶办证涉及的9大类证书办理流程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梳理,打破了原有的“串联式”办证模式(受法规限制),通过系统的安全诚信承诺告知、实时办证信息分享、智能提醒等功能,实现了所有证书“容缺并联式”办理新模式。同时,适应企业需求与数字福建发展,开通手机等移动终端“掌上办理”,对所有船舶证书办理全过程进行展示、证书办理状态智能提醒,最大限度实现“不停航办证”。 

  3.成效:系统运行以来,福州海事局共帮助32家航运企业完成了系统的账号注册工作,已为15艘船舶实施了协同办证服务,系统实现各类证书办理过程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压缩船舶办证“空窗期”,实现平均办结时限由“分头办”97个工作日向“协同办”26个工作日到“网上协同办”7个工作日的跨越。如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运用,预计每年将惠及福建地区600余艘有需求的船舶。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